法律红线:根据《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》及顺企网实操指引,EDI 等增值电信资质与企业主体强绑定,禁止许可证单独转让,直接约定 “资质过户” 的协议无效;
合法路径:通过100% 股权收购实现资质控制权转移,资质仍登记在原企业名下,仅变更股东、法定代表人等主体信息。
转让后需满足三大存续条件(参考协议第 5 条):
股比限制:试点地区(北京、上海临港等)允许外资 100% 控股,非试点地区外资持股≤50%;
前置审批:需先通过工信部外方资质预审及商务部门审批,未获批准则转让终止(协议第 7 条)。
内部决策:转让方、受让方分别完成股东会决议(外资需附加方股东同意文件);
前置审批(外资专属):工信部外方资质预审(10 工作日)→ 商务部门审批(15 工作日);
工商变更:完成股东、法定代表人变更,取得新营业执照;
资质变更:向通管局提交申请,需材料包括(华律网流程补充):
变更申请书、原许可证正副本;
工商变更回执、股权穿透图谱;
核心技术人员社保证明;
审核通过:领取《许可变更批复书》,资质正式完成控制权转移。
交割 “三同步” 条件(协议第 8 条):
转让方过渡期义务(协议第 9 条):
风险场景:转让后资质因主体变更被撤销、未按时续期;
防控手段:
风险场景:数据来源违法、交割前泄露、跨境传输未合规;
防控手段(协议第 6 条):
风险场景:非试点地区外资持股超 50%、外方资质未认证;
防控手段:
风险场景:未披露的电信处罚、数据纠纷;
防控手段:
资质专项条款:资质有效性承诺、变更协助义务、失效违约责任;
支付与风控条款:分期支付节点(绑定工商 / 资质变更)、合规保证金、估值调整机制;
外资条款:股比承诺、审批协助义务、审批失败解除权;
争议解决:优先约定通信行业仲裁(如北京通信仲裁委员会,协议第 10 条)。
《股权穿透图谱》(含外资层级,工商盖章);
《EDI 许可证核验报告》(工信部截图 + 通管局无违规证明);
《数据资产移交清单》(存储位置、加密方式、备份记录);
《外资资质文件包》(经认证的外方运营证明、资信报告);
《交割材料验收确认书》(双方签字,作为付款依据)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