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专注代理记账、公司注册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办理、游戏备案、直播许可证等各类证件代办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
我的位置:

企业使用商标注意事项?

作者:「」

发表于:2025-09-29 10:40:42

浏览:76 次

一、合规使用:守住商标专用权的 “底线”
1. 注册标记使用有严格规范
  • 仅核准注册的商标可标注 “注册商标” 或注册标记 “®”,未注册 / 初审中的商标只能标 “TM”(表示申请中)。误用 “®” 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处罚,且易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。

  • 示例:某初创公司商标尚在 “等待实质审查” 阶段就标注 “®”,被竞品投诉后责令整改,还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

2. 严格限定使用范围
  • 必须在核定的商品 / 服务类别上使用(参照《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》),超出范围使用可能构成 “不规范使用”,甚至丧失专用权。

  • 风险提示:若需拓展至新品类,需提前提交新的注册申请,避免 “跨类侵权”。例如食品企业将已注册商标用于化妆品,可能侵犯他人在先权利。

3. 禁止擅自修改商标标识
  • 不得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、图形、颜色组合等显著特征,如需调整需重新提交注册申请。

  • 典型错误:将 “XX 咖啡” 文字商标改为图文组合商标使用,虽主体文字一致,仍属不规范使用。

二、权益维护:避免商标 “失效” 或 “被抢”
1. 留存有效使用证据,抵御 “撤三” 风险
  • 法定要求:注册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,任何人可申请撤销(《商标法》第四十九条)。企业需留存近 3 年的真实使用证据,且需满足 “三要素”:显示商标标识、对应核定商品 / 服务、体现公开商业使用。

  • 有效证据形式

  • 商品类:带商标的包装、销售发票(注明商标)、电商平台交易快照(含商标展示);

  • 服务类:门店招牌照片、服务协议(附商标)、宣传海报;

  • 反面案例:北京某电器公司因仅提交少量网店截图,未提供完整销售记录,商标险些被 “撤三”,最终靠 160 余份后台数据才通过检察监督挽回。

2. 续展手续务必及时办理
  • 注册商标有效期为 10 年,需在期满前 12 个月内办理续展;逾期未办可享 6 个月宽展期,宽展期仍未办理则商标失效。

  • 成本警示:续展费用仅数百元,而商标失效后重新注册不仅耗时 1-2 年,还可能被他人抢注,维权成本高达数万元。

3. 注册信息变更需同步更新
  • 企业名称、地址等注册事项变更后,需及时向商标局申请变更登记。未变更可能导致:

  • 收不到商标局的 “撤三” 通知、驳回文书等关键文件;

  • 影响商标转让、许可等后续业务办理。

三、风险防控:主动规避侵权与纠纷
1. 许可他人使用必须备案
  • 许可第三方使用注册商标时,需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商标局备案,备案材料需明确许可人、被许可人、使用期限及商品范围。

  • 未备案风险:许可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,且被许可方的侵权行为可能牵连许可方承担连带责任。

  • 办理途径:可通过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提交电子申请,或委托备案代理机构办理。

2. 避免陷入 “侵权陷阱”
  • 新品类拓展前,务必通过商标局官网检索在先权利,避免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 / 近似的标识。

  • 警惕 “通用名称化”:不得将商标作为商品通用名称使用(如 “阿司匹林” 曾为商标,后沦为药品通用名)。企业需规范宣传用语,避免 “XX 牌复印机” 简称为 “XX 复印机”。

3. 侵权应对需 “快准狠”
  • 发现他人侵权后,立即通过公证固定证据(如侵权商品购买记录、网页截图),可选择三种维权路径:

  1. 行政投诉: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证据,请求查处;

  1. 司法诉讼:要求停止侵权并索赔,法定赔偿最高可达 500 万元;

  1. 协商和解:适合侵权情节较轻的情况,降低维权成本。

四、品牌增值:让商标成为核心资产
1. 构建 “多维度保护网”
  • 核心商标需进行 “多类别注册”:除主营业务类别外,在关联品类(如食品企业注册第 35 类 “广告销售”)及防御性类别(如易混淆的近似商标)布局。

  • 与域名、字号协同保护:将商标与.cn 域名、企业字号统一,形成 “线上 + 线下” 品牌矩阵,避免出现 “商标已注册但核心域名被抢注” 的漏洞(呼应前文.cn 域名保护逻辑)。

2. 保持商标显著性
  • 通过持续使用强化商标与商品 / 服务的关联,避免因使用不当丧失显著性。例如:

  • 某家电企业在宣传中反复强调 “用 XX 技术的冰箱”,而非 “XX 牌冰箱”,导致商标显著性弱化。

  • 对获得知名商标、驰名商标认定的,可享受跨类保护特权,需主动维护品牌声誉。